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838|回复: 5

百名学者:澄清汉服中的十个重大问题

[复制链接]

12

主题

0

精华

365

积分

会元 Lv.08

UID
92
回帖
648
注册时间
2008-10-15
回眸 发表于 2008-11-2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了解更多兴汉知识,结交更多兴汉同袍……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v
一、汉服一直是中国主流服装,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
v
    汉语、汉字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字,汉服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主流服装。汉服虽因汉朝而得名,但它是从黄帝垂衣裳而治开始,最晚在商朝就已经确定,一直到清以前,都是我们的服装主流。中间尽管历经变化,但其最主要的形制,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却始终没有改变。所以,它始终是我国的传统服装,而不仅仅是汉朝的服装。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国学称之为汉学,不是仅仅指汉朝之学,我们的汉语、汉字也不仅仅指汉朝的语言文字。

  唐朝的服装仍然是以汉服为主流。时下流行的唐装,是借鉴了满清马褂而临时设计出来的,有唐之名而无唐之实。不澄清这个概念,是对国人的继续误导。

v
二、凸显特色不如凸显传统
v
  某些设计师要设计有中国元素的服饰作为奥运礼服。我们认为不妥。与其凸显中国的特色,不如凸显中国传统。中国的服饰礼仪传统,是人类史上独一无二的,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如果要凸显特色,这就是最大的特色
  
      “
传统不是设计出来的,不是拼凑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中国传统,是由中国的过去传到现在,又要从现在传到未来的那种统贯中国始终的。因此,仅有中国元素不足以体现传统。我们无法用所谓的中国元素拼凑出传统服饰,就像无法嫁接出一种融合梅花、牡丹、莲花、菊花、兰花、月季等花卉的植物作为国花一样。因此,展现给世界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服饰是最佳选择。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山装、旗袍、西服、唐装都不能足以体现这一点。
  
      “
设计——礼服,这是把时装与礼服混同起来了。时装可以设计,而且必须要设计,因为它是随时变化、追求个性的;而礼服——比如,我们提倡的广义汉服中的深衣却不能设计,它的内涵是文化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所以,它也不需要设计,只需要考证清楚加以制作,否则,不可能达到还给世界五千年的理想效果。

  当前的服装设计专家一般侧重于时装知识,对礼仪之邦的礼制大多不清楚,对华夏文化经典不清楚。有位专家所设计出来的礼服,竟然是左衽,就可见一斑。连《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都不知道。他怎么去设计能体现传统的礼服出来?结果恐怕是令人失望的,相信难以得到民意的支持,稍有失误,反而会给奥运会的服饰礼仪留下无法消除的遗憾。

v
三、不要空谈民族性国际化
v
    关于礼仪服饰,有人提出要把民族性国际化相结合。貌似有道理,其实不然。男女都是人,首先要男人像男人、女人像女人,不男不女不能叫做人化;同样道理,中国与外国都是国,中国要像中国,各国要像各国,不中不西的中国绝对不能叫做国际化。刻意去迎合外国人的欣赏品味,把自己打扮成不伦不类的样子有必要吗?我们不应该对自己民族的形象如此不自尊自信。

  即使要结合,也不需要有意结合。在参加竞赛的时候,运动员身穿的是运动装,这是国际化的体现;奥运会发源于西方,如今在中国举行,而不是各自在自己的国家举行,也是国际化的体现。在运动场外,外国朋友见到的当今中国形象——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满街流行的西服牛仔,宛然美国第二,又何尝不是国际化?我们身穿华夏传统服装,所体现出来的是自尊自信、热情好客,而不是自高自大、骄横跋扈,因此,这与国际化没有什么冲突。多元的世界,由每一个健全的一元构成,国际化更需要健全、弘扬我们这一元,而不是把我们这一元丢掉!

v
四、深衣是历代相传的礼仪服饰,和服、韩服源自中国!
v
    深衣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商朝,五经之一的《礼记》中有一篇专门的文章,题目就叫做《深衣》,这就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深衣一直流传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有《深衣考》,清人江永有《深衣考误》,因此,深衣在满清虽然在生活中暂时不见了,却并非失传了。就在五四运动之后,章太炎、钱玄同先生还曾经穿过深衣。现在,很多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夏同胞,也在身穿深衣与汉服举行着活动,还有平时生活中也穿着汉服的,其中体现着深衣与汉服的强大生命力。

  有人担心,深衣与汉服是否能被今人接受,这是多余的担心。当前,因为深衣与汉服已经被迫中断了三百多年,平时就了解汉服的人就不多,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得到很高的支持率,也非常能够说明问题。从各个网站的调查来看,截止到418日中午12点,QQ腾讯中支持率达83.44%,网易新闻中支持率为79.0%,搜狐中支持率为64.9%,网易奥运中支持率为63.0%。这些数字体现着民意,值得我们重视。

  有人说,穿上深衣与汉服会被认为是日本人、韩国人,更是多余的担心。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都是从汉服演变而成的,其中体现出来的是东亚文化传统在历史上的密切联系。只能说和服、韩服像汉服,而不能说汉服像和服、韩服。谁会说某人的父母像他们的儿女?哪个父母会因为长得像儿女就羞于见人呢?因此,这样的担心,不仅多余,而且可笑。

v
五、用深衣和汉服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文化认同感
v
    有一些不支持汉服的朋友认为,只要一提汉服这个词,就成了民族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这是极大的误解。华夏文化的礼仪就是尊重别人,深衣正是体现这种精神的礼服。汉服则是汉民族的形象视觉系统。

        我们把深衣从广义的汉服之中凸显出来,目的就是要减少人们的误解。首先,因为深衣是产生并确立在56民族产生之前的服装,把它作为由56民族构成的代表国家形象的服装,与刻意宣扬民族的东西无丝毫关系,恰恰相反,这只能有利于56民族的团结。其次,我们沿用深衣这个传统的称谓,就像纱丽奥黛和服一样,不直接用族群的名称来命名,这样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稳固。其三,56民族是一个整体,不应该没有一种象征这个整体的代表服饰,就像我们出国的时候、在联合国的时候,不能说56民族各自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一样。最后,炎黄子孙并非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遍布于世界各地,有了深衣更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

         提倡汉服,能说就是 吗?更不能!首先,我们不能说采用汉语汉字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的代表,不能说是 ;把56民族分化之前就有的广义的汉服中的深衣作为中国的代表服装更不是 。其次,当前中国的56民族中,55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我们尊重他们的服装,不需要我们再去倡议。因为惟独汉族还没有,所以我们倡议把汉服作为汉族的代表服装,也与刻意宣扬民族的东西没有任何关系。其三,在56民族中,汉族占全国人口的93%,这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如果汉族穿着西服,那么,56民族站在一起的时候,像外国人一样,这很不和谐。其四,华夏文化经典中向来提倡的是,各个民族首先自强不息、自尊自信,同时各民族之间又互相尊重,尤其是提倡自正正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王道精神,而不是霸道主张。

v
六、复兴不是复古,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v
    有人说复兴汉服,就是主张复古,这是一种误解。不管人类想怎样,时间的脚步却是一直向前行的。我们也不可能、也不想回到历史上的某个时代去。华夏文化能够流传上下五千年而不断,成为世界上的唯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历来坚持华夏文化传统。我们只能沿着华夏文化的传统继续走下去,并创造更辉煌的未来。也许我们因为外来原因一时偏离了华夏文化的正道,但是,未来的路还很长,如果能尽快地回归正道,那么,一切都还会好起来。当前,全国上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与行动越来越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党和国家的政策。

    有人说,仅仅靠穿上汉服就能复兴华夏文化吗?当然不是。华夏复兴,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而且是长期的过程,服饰礼仪的复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的时候,这个事情便是当务之急,因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契机,由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穿上汉服,当然不一定就能使华夏文化复兴起来,但是,不穿汉服,也不能复兴得更快。形式与内容本来是不可分的,形式却也可以促进内容。华夏复兴,少不了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不可能没有承载它的形式。有人说承继传统在乎其心而不在其表,这是把内容与形式割裂了。牛羊之心有牛羊之表,人心也有人之表。《论语》中说过,如果虎皮和羊皮没有毛色的不同,也就无法区别虎皮和羊皮了。

v
七、礼服和常服不能混淆,汉服不是演戏作秀!

v
    很多人反对汉服的理由之一是,看到深衣、汉服的宽袍大袖,觉得不方便、不实用,这是将礼服与日常服装混同起来了。我们要问一句:当今盛行的西方婚纱是不是日常服装?是否方便实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穿它?

      我们在倡议书中说得很明白,是希望着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代表国家整体形象时穿深衣;在不代表国家形象时,提倡56民族同胞各穿自己的民族服装。我们没有说过让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也穿上深衣、汉服。同时,我们说过,大家平时的服装是个人性的选择,代表国家或民族的时候却不再是个人性的选择;大家的日常服装当然由大家自愿选择,在重大、严肃、正规的场合应该穿上礼服。我们也提倡(而非强制)汉族的成员平时也穿汉服,但是,汉服之中也有礼服与常服之分,而且款式多样,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长袍大袖的。我们的前人穿汉服修长城、开运河、建园林、种地、做工,不是穿着礼服去做这些事。更何况,我们今天要穿汉服,只要符合交领、右衽、系带等基本要求就属于汉服,并非所有汉服都是宽袍大袖。
v
    有人说,汉服像戏装,所以,穿上汉服像演戏,这是肤浅的看法。戏装是因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才会因为戏剧需要而穿上,而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我们看到从有关先秦到明末的戏剧、电视剧中的服装都是汉服,尽管有些做得很不规范,甚至凭空想象,那是设计师的问题。我们并非按照戏装来做汉服,而是根据历代的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制作汉服,与戏装有根本的区别。我们穿上汉服,是对华夏民族以及华夏文化的认同,而不是在演戏。
v
    还有人批评穿汉服是作秀,这是对我们很大的误解。首先,我们是站在华夏文化的高度来对待汉服的,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来发出倡议的;其次,国内外广大的汉服爱好者,是凭着一腔热情,花费着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来宣传汉服、实践汉服,这与作秀有本质的区别。只有为了哗众取宠、邀功争利的做法,才能叫做作秀。另外,汉服的复兴,不是一时的事情,它是华夏复兴的一部分,所以,称之为汉服热也不恰当,因为它涉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v
八、汉服是服装传统上的民族认同,是华夏文化认同的一部分!
v
    我们一直骄傲地自称为华夏,而这两个字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服饰的全面系统,体现着字的内涵;传统服饰的文化礼仪精神,体现着字的内涵。无根的是浮萍,无枝叶的是枯木;无灵魂的是行尸走肉,无形体的是鬼神妖怪。华夏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与灵魂,汉服是华夏民族的枝叶与形体的重要部分。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后代,不认可传统服饰,如何能自称为?不认可传统礼仪,如何自称为?不认可华夏文化,我们还有根和灵魂吗?不认可华夏服饰礼仪,嫁接出来的枝叶和形体还是我们自己吗?

      任何一个民族的代表性服饰,首先涉及到的是民族文化认同问题,而不仅仅是审美问题。在西化很严重的当今中国,我们的审美标准也在很多方面采用了西方的标准,由此而导致了我们民族心理整体上的失去自尊自信。华夏文化的复兴必须解决这个认同错位的问题,这是弘扬传统文化之所必需。选择传统服饰作为礼服,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v
九、汉服与功利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v
    有人说:如果说这种学究式的倡议带有利用奥运赛场以实现复兴汉服的功利目的,那我宁愿反对深衣踏进奥运赛场半步。这种说法自相矛盾。首先,学究是不讲功利的,为了功利就绝不是学究学究是不关注现实的,关注现实的就不是学究。倡议书的发起人和倡议者如果是关起门来读书的学究,也就没有倡议和签名的必要了。其次,如果说是要利用奥运赛场,要实现复兴汉服的目的,那么,莫非复兴汉服见不得人吗?倡议书主张占全国人口93%的汉族要穿汉服、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穿上深衣,究竟有什么功利目的?莫非汉族不需要有自己的民族服装?莫非中国就不应该有代表国家的礼服?照这个思路,我们是否需要取消国 旗、消灭汉语汉字呢?这样的心态难道是健康的吗?

      有人说,此次倡议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着奥运的旗号赚取眼球,抢占商机,照这个想法来说,是不是大家应该对奥运会服饰礼仪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才好?要知道,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国内是全国人民的大事,在世界上是人类的一次大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为华夏民族做事。
v
    所谓抢占商机,更是无稽之谈。在涉及到民族、人类、道义问题的时候,有人只从个体利益出发来压制、歪曲汉服的倡议,却不顾民族传统和民心民意,那才是抢占商机。当今,在全世界,没有一家做汉服的工厂,生产旗袍、马褂、西装的公司却数不胜数,某些相关的利益集团与其对汉服反感,何不转而生产汉服去打开市场呢?且不说发起人与签名者之中有没有自己生产、销售汉服的,就算是有,那又有何妨?人总是要穿衣服的,不论是西服牛仔,还是汉服。难道生产销售西服牛仔就不是商机,而生产销售汉服就成了商机了?更何况汉服复兴起来之后,谁都可以生产销售汉服,究竟谁最后抢占商机还不一定呢

v
十、其它相关问题


v
第一,深衣有没有资格承载华夏文化内涵?

      《礼记•深衣》讲得很清楚,它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使它有资格作为礼服,而且它本来就是传统的礼服。再者,有了它,体现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内容就不再困难了,而且连谁来确认衣服上用哪些中国元素,也不难了。既能体现传统风采、顺应民意,又能省事、省钱、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v
第二,汉服不适合于炎热的天气穿着吗?

              华夏服饰的设计理念与西方的设计理念根本不同。它不以裸露肌肤求凉爽,而以宽松通气求凉爽;它不以裸露肌肤求美感,而以礼仪廉耻求端庄。倡议书的发起人和签名者很多是有亲身体验的。阿拉伯的长袍、佛教的袈裟可供参考。


v
第三,汉服与身份不符吗?

             有人说:汉服应该由大气、端庄、古雅气质的人来穿,而当今的礼仪小姐中,接受的更多是西方的礼仪方式,举止投足之间展现不了汉服的气质,难道要回古代找几个大家闺秀来当礼仪小姐?那么,我们要反问一下:难道礼仪之邦的中国就永远接受西方的礼仪方式吗?难道中国当今的女性就没有大家闺秀吗?更何况,穿上华夏礼服之后,自然便会有一种心境的变化,只要体验一次就可以知道。


v
第四,旗袍已被认可为中国元素,甚至被应用于国外的时尚和服装设计,现在突然推出几百年未穿过的衣服,会不会过于唐突?

        孔子说:过而不改,是为过矣。旗袍本来是满 族的服装之一,现在流行的旗袍又是西方化的,连满 族的都不是了,如何能体现华夏五千年的传统中国元素拼凑不出传统,只能成为杂凑传统的礼服,本来就不是时尚的服装设计,两者不能混淆。华夏民族的服装已有至少五千年的历史,而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未穿过的那几百年,在华夏民族的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我们是应该有远见卓识,还是应该因袭错误?


v
第五,拱手作揖之礼是为难外国人吗?

            任何事情都有个开端。试想,当初我们开始接受西方握手礼的时候,西方曾经强迫过我们吗?当我们到阿拉伯国家去行贴面礼的时候,我们觉得为难了吗?作揖只是两手一拱,有多么难学吗?我们为什么能够尊重别国的礼仪却不能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礼仪呢?为什么只想到去尊重别的国家却不能有自己的礼仪以自尊自重呢?


v
第六,深衣汉服是被历史抛弃的吗?

         有人说:从古到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深衣为什么被历史抛弃?这要弄清楚,它不是被历史抛弃的,更不是我们自愿放弃的,而是在满清因为政治原因被迫中断的,其中有一种隐含着的历史性屈辱。今天,汉服的复兴,是消除这种屈辱的一种方式。

v
第七,汉服能体现女性的曲线美吗?

        有人说,穿上汉服之后,无法体现女性的曲线美。这种说法是受时尚潮流影响的产物。端庄比曲线更重要,尤其是礼服。换个角度来说,汉服不是不能体现人体之美,但它所体现出来的是与西方不同的另一种审美观。广义的汉服,是中国人根据自己的身材特点而设计出来的,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穿著;它更能体现东方人灵动美、运动美,而非静止、呆板的人体之美;男性穿上,能够更加挺拔、潇洒;女性穿上,更加清秀、雅致。修长的衣服加上束带,使男性显得更加挺拔俊雅,使女性显得更加亭亭玉立;不仅如此,能够具有完美曲线的女性,在现实中毕竟只有少数,在此情况下,汉服反而能够掩盖曲线的不足。


v
第八,代表国家形象的礼服不需要创新吗?

             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思潮,深深地影响着人们,认为一切都可以创新,而且形成了一种创新至上的情结,这是一种不恰当的做法。器物能够创新,技术需要创新,制度和学说可以创新,但是,传统却不是靠创新而来的,它只需要传承。礼服是传统与文化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器物、学说、制度,更不是技术,不能一刀切。我们应该对得起我们的前贤,还要对得起我们的后人,我们在这中间起着一个中间纽带的作用,创新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v
第九,我们没有可以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吗?
      要代表中国,既要代表历史上的中国、现在的中国,还要代表未来的中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注重传统;要在服装上有代表中国的,也必须到传统中去寻找。离开了这个,那么,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深衣是两千多年不变而且是除了满清之外的历代的礼服,它本来就是真正代表中国的服装

[ 本帖最后由 小庄 于 2008-11-22 09:31 编辑 ]
汉网 www.hanchc.com

75

主题

2

精华

1896

积分

传胪 Lv.10

UID
4
回帖
3680
注册时间
2008-9-10
小庄 发表于 2008-11-22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发扬传统文化、为汉服复兴而努力
复我华夏衣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主题

4

精华

550

积分

进士 Lv.09

UID
3
回帖
1051
注册时间
2008-9-10
汉家衣裳 发表于 2008-12-2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0

精华

365

积分

会元 Lv.08

UID
92
回帖
648
注册时间
2008-10-15
 楼主| 回眸 发表于 2010-12-2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
汉网 www.hanc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精华

1

积分

白丁 Lv.00

UID
16938
回帖
2
注册时间
2013-1-14
清塘 发表于 2013-1-31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汉网 www.hanc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精华

-2

积分

流民 Lv.-1

UID
17264
回帖
3
注册时间
2013-3-15
中国渔夫 发表于 2013-3-15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主所言,吾深以为然。但,作为一家成立经年的推广汉文化的网站,没有整理出来一套成熟可行、浅显易懂的汉服制作工艺说明,未免有些说不过去了。我国新领导人说的一句话最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非常有道理,也非常适合我们这个网站。
汉网 www.hanc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镇抚司狱|手机版|汉网帮助|汉网 ( 闽ICP备08105550号-2|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 | 安全联盟站长平台

GMT+8, 2023-12-1 05:25 , Processed in 0.187508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