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集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黄帝纪元四七二二年 劰载中...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历史综合] 我国常见的行政机构称谓从何而来?

[复制链接]

紫阁首席|未央掌院

183

主题

113

回帖

522

积分

首席版主

积分
522
发表于 2025-7-26 21:18:38 移动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泉州
古代以“科”命名的行政机构在明清时期较为常见,其中明朝时大量涌现,清朝沿袭明制。明朝设立“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给事中”之名源于秦汉,职责历代有变,至明朝成独立系统,定制65人,分属六科,督察六部工作。同时,明朝在全国设十三清吏司,每司分四科:民科掌地理、户口等;度支科管会计经费;金科主市舶、税课等;仓科负责漕运、军储。明清时,吏部下设“文选清吏司”处理官员晋升调动,其下辖部门也以“某科”命名,如都书科负责收发文书,求贤科主官员注册和选拔,缺科确定空缺岗位,升调科负责官员印章、升迁等事宜。

以“处”命名的机构,“军机处”无疑最为著名‬。它于清雍正朝在六部基础上增设,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核心权力枢纽,每日觐见皇帝,以皇帝之名对各部门及地方官员发布指示、商承军国要务。其长官“军机大臣”多由亲王、大学士等重臣担任,权力极大,和珅、左宗棠等名臣均曾任职。值得一提的是,以“处”命名的机构在清代大量涌现,如乾隆十三年(1748),户部设立“八旗俸饷处”掌八旗俸饷与户籍,“户部现审处”审理八旗诉讼,“户部饭银处”管理饭食银收支;光绪三十一年(1905),吏部文选清吏司下设“文选清吏司派办处”,负责核查京外保案、执行各案等事务。

“局”作为行政机构称谓较为常见。北齐时,门下省统辖“尚食局”等六局,均服务于皇帝的衣食住行。隋朝中枢机构中,“城门局”与“符玺局”较早以“局”命名,前者掌京城、皇城、宫殿城门启闭,后者掌符节与皇帝玺印,二者均隶属门下省。唐朝设有“著作局”(亦称“司文局”)。宋朝“和济局”“惠民局”制配药品惠及百姓,“编估局”定价市舶司香药及没收赃物,“打套局”负责登记配套出售,四者均隶于太府寺。元朝宫廷设“玉列赤局”负责皇后宫裁缝,“徽政院织染局”负责皇太后宫布匹织染。明朝设宝钞提举司,辖“钞纸局”“印钞局”掌印钞事务。清朝“宝泉局”则掌监收铜铅及铸钱。

明清时期,以“厅”命名的行政机构大量涌现,“六部”纷纷下设各类“厅”。如明清吏部设有“吏部司务厅”,负责收发外省文书、登记分交,并管理吏员与杂役任用;“工部司务厅”同样处理外省文书收发、编号登记与分发,兼管吏员工役任用。清朝时,吏部稽勋清吏司特设“稽俸厅”,专掌在京满汉文职官员俸禄稽核。至清末,各部增设“承政厅”,综合管理部内机要承办、司员考核、文卷编存及经费筹核等事务。作为古代教育管理机构与最高学府的国子监,内部亦设多“厅”:“绳愆厅”纠过失,“博士厅”管教学,“典簿厅”理资产,“典籍厅”监书籍,“掌馔厅”负责饮食,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各朝代依实际需要设众多以“司”命名的部门。“三有司”最早见诸西周裘卫盉铭文,非行政机构称谓,指“司徒、司马、司空”三官职。秦汉“三公”与之类似,西汉成帝后改丞相等为大司徒,仍称“三公”,东汉沿用,后因外戚、宦官专政被架空,建安十三年曹操罢“三公”。唐有新“三司”,管理财政与盐铁专卖,五代后隶属关系有变,北宋统筹财政,与中书门下等分掌三权,宋至辽金几经废复。古代机构下属部门也多称“司”,隋唐“六部”下设二十四司,分头司、子司。唐设“左右司”,五代后梁有“引进司”,宋有“专勾司”,元有代诸路宝钞都提举司,明户部分十三清吏司,清初增至十四司。

以“署”命名的行政机构出现较早,多与礼乐、文化工作等相关。汉代宫廷设“黄门署”,掌皇帝事务,各类技艺人才在此待诏,由“黄门令”统领,属少府;晋时有“黄藏令”掌皇室货物。北齐设“黄藏署”为国库,属太府寺,隋沿袭;北齐鸿胪寺有“典客署”,唐代延续,隋炀帝曾改名。北周末期大丞相府下设“细作署”制精巧器物。北齐及隋初司农寺设平准署令丞,隋炀帝改隶太府寺,唐沿用,掌官府市易。北齐鸿胪寺司仪署掌凶礼,隋唐沿置,宋仅存名,明永乐初恢复。元代“云和署”等四署隶属礼部仪凤司,各掌乐工相关事务。清朝典礼院下辖四署,分设署长,负责典礼等事。

谈及“部”,“六部”广为人知,其开创与三公九卿制渐退相关‬。汉魏起相权转移,三省机构陆续登场,终结了三公九卿体制,开启三省六部体制,六朝为过渡阶段。“三省”即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相互牵制,利于统治者谋划决策军国大政,维护皇权统治。公元581年隋文帝即位,废北周六官体制,建立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新制,在尚书省设“吏、民、礼、兵、刑、工”六部。唐沿隋制,高宗后改民部为户部。宋代尚书六部成独立机关。元明清基本沿袭此官职制度,虽有差异,但隋唐至清末“三省六部制”变动不大。北周设“蕃部中大夫”“宾部中大夫”等机构也用“部”命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汉网 ( 闽ICP备2025094628号-4|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GMT+8, 2025-8-30 06:31 , Processed in 0.2622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