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集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黄帝纪元四七二二年 劰载中...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0

[各地动态] 南昌景区突发持刀血案!19岁女大学生惨死,23岁嫌犯有精神病史

[复制链接]

紫阁首席|未央掌院

183

主题

113

回帖

522

积分

首席版主

积分
522
发表于 2025-8-15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泉州
2025年8月10日下午,江西南昌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游人如织中,一场突如其来的血腥惨剧打破了平静。一名23岁男子持剪刀对两名年轻女性疯狂行凶,导致19岁女大学生刘某某当场死亡,其同学施某重伤。案件经警方通报后,迅速引发全网哗然。这场悲剧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灭顶之灾,更撕开了公共安全与精神卫生监管的深层裂痕……

一、血案现场:汉服少女的最后一刻
据目击者描述,案发时间为当日13时40分左右,地点位于景区拱桥附近。遇害者刘某某与同学施某身着汉服,正在拍照游玩。犯罪嫌疑人席某某骑电动车靠近搭讪遭拒后,突然掏出随身携带的家用剪刀发起攻击。

“他像疯了一样,对着小刘的脖子、腹部连刺十几刀,血瞬间就浸透了衣服……” 目击者李女士回忆时声音颤抖。刘某某被刺中颈动脉等要害部位,当场倒在血泊中;施某肺部中刀,经医院抢救脱离生命危险。而席某某作案后竟骑车前往派出所自首,全程未表现出丝毫慌乱。

警方通报显示,席某某为江西高安人,23岁,有精神疾病诊疗史。目前其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然而,通报中未提及作案动机,仅以“持剪刀伤害”模糊表述,引发公众对案件细节的强烈追问。

001.jpg

二、受害者画像:学霸少女的戛然而止
19岁的刘某某是外交学院国际法系大一学生,高考600多分,曾获校级奖学金,活跃于校园辩论队。案发前三天,她还在社交平台分享《国际海洋法公约》备考笔记,配文“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同学回忆,她性格开朗,计划9月升入大二后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

“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刘某某的学姐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家属透露,刘某某遇害时未携带任何贵重物品,也未与他人发生明显冲突。家属质疑景区安保形同虚设:“一把剪刀就能轻易带入,监控盲区成杀人温床?”

三、法律争议:精神病史能否成为“免罪金牌”?
案件引发的核心争议在于:席某某的精神病史是否影响其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后,不负刑责,但需强制医疗;若作案时具备部分责任能力,则需承担刑责但可减轻处罚。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付建律师分析

  • 关键点在于作案时的精神状态。若席某某行凶前曾与便利店店员争执(目击者称其案发前两小时情绪激动),则可能被判定为“具备辨认能力”;
  • “搭讪被拒即杀人”暴露预谋性。精准选择汉服女性为目标、携带凶器进入公共场所,均暗示其可能蓄意犯罪;
  • 家属索赔路径。若最终认定席某某无刑责,家属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若景区存在管理疏漏(如监控缺失、无安检),亦可追加连带责任。
四、景区安全之殇:免费开放≠放任风险
八大山人梅湖景区占地3200亩,以朱耷纪念馆为核心,是南昌文化地标。然而,此次案件暴露多重安全隐患:

  • 监控盲区成致命漏洞。案发地此前因游客手机丢失无法调取监控,景区却未整改;
  • 开放式管理埋下隐患。免费开放导致安检缺失,凶器剪刀轻易被带入;
  • 应急响应严重滞后。目击者称,案发后半小时内景区未封锁现场,游客仍在围观拍照。
    “浙大女生被害案”家属代理律师王胜俊指出“景区安全责任不能因‘免费’二字被豁免。若悲剧重演,管理者将面临天价赔偿。” 目前,刘某某家属已启动法律程序,要求景区赔偿医疗费、丧葬费及精神损失费。
五、社会痛点:当“精神病”成为暴力犯罪挡箭牌
此案与2019年南昌红谷滩杀人案(凶手万某弟有精神病史)、2020年广州天河路砍人案(嫌疑人陈某龙自称“抑郁症”)形成刺眼对比。公众质疑:“精神病史是否正被犯罪分子利用?”

数据触目惊心

  • 我国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600万,其中肇事肇祸风险人群约10%;
  • 2024年司法大数据显示,涉精神疾病刑事案件中,仅12.3%完成司法鉴定,且鉴定结果争议率高达38%。
    学者呼吁
  • 建立高风险患者动态管控数据库,限制其进入公共场所;
  • 推行“监护人连带责任险”,倒逼家庭履行监护职责;
  • 公共场所需配备一键报警装置及心理干预专员。
六、舆论漩涡中的性别暴力隐忧
尽管警方通报未提及“性别因素”,但舆论场中“19岁女大学生”的标签与“23岁男子”的对比,激起了对性别暴力的愤怒。

“拒绝即羞辱”的扭曲心理

  • 席某某因搭讪被拒即升级为暴力,折射出部分男性将女性自主权视为“冒犯”的病态认知;
  • 国际红十字会报告指出,中国公共场所反骚扰设施覆盖率不足40%,远低于欧美国家。
    网友联名倡议
  • 在《反家庭暴力法》修订中增设“公共场所性别暴力”条款;
  • 推广“安全守护者”计划,培训商户、志愿者识别和干预潜在暴力。
七、后续追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 司法透明化:要求警方公布精神鉴定细节,回应公众对“精神病免责”的疑虑;
  • 景区整改:推动全国开放式景区强制安装人脸识别、金属探测门等设备;
  • 心理干预网络:在高校、社区普及心理健康筛查,建立“社区-医院-公安”联动机制;
  • 受害者支持:设立“恶性犯罪受害者基金”,为家属提供法律、经济援助。

结语: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刘某某的悲剧,是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更是一记沉重的社会警钟。当我们在谴责凶手、追问责任时,更需思考:如何让公共场所不再成为“法外之地”?如何让精神疾病不再沦为暴力的“保护伞”?唯有制度完善、全民共治,方能守护每一个人的安全底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汉网 ( 闽ICP备2025094628号-4|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GMT+8, 2025-8-30 06:33 , Processed in 0.79406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