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集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黄帝纪元四七二二年 劰载中...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活动报道] [韶关]汉服摇曳书香里,九龄故里韵悠长——汉壹文化助力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

[复制链接]

35

主题

19

回帖

87

积分

童生 Lv.02

积分
87
发表于 2025-8-20 20: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泉州
墨香袅袅,衣袂翩跹。2025年8月15日,南国书香节正式启幕,韶关书城分会场首日便人气爆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或捧书静读,或驻足展区,而人群中,几位身着广袖襦裙、手执团扇的汉服小姐姐尤为亮眼——她们是汉壹文化带来的“移动风景线”,让书香与古韵在韶关的夏日里撞了个满怀。


01.jpg
当汉服遇见书香:让文化从书页里“活”起来

汉服,是流淌在经纬间的历史;书籍,是镌刻在纸张上的文明。当两者在南国书香节相遇,便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02.jpg

汉壹文化带来的汉服展示,不止是服饰的呈现:领口的盘扣藏着千年礼仪,袖口的绣纹晕染着诗画意境,裙摆的流苏晃动着时光的韵律。它们像一个个“行走的文化符号”,与展区的书籍、文创呼应——读者捧起一本唐诗,转头便见汉服小姐姐执扇而立,仿佛诗中的“长安风”穿越而来;翻看韶关本土文化典籍时,衣袂间的丹霞色绣纹,恰与书中的山水描写相映。


这便是汉服与书香节结合的意义:让静态的文字有了具象的表达,让抽象的文化有了可触的温度。当我们在书香中触摸历史,在汉服中感知传统,文化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融入呼吸的日常。



张九龄故里:古韵今风里的“诗与远方”

在韶关,这场“文化之约”更添了一份独特的厚重——这里是“岭南第一人”张九龄的故里,而书香节里的“张九龄文化展区”,正是汉壹文化与本土文脉的深度对话。


03.jpg

展区内,一尊张九龄人形立牌气势恢宏,仿佛这位盛唐名相正凝视着故土的今日。旁侧,三位汉服小姐姐发髻高挽,簪花在发间轻轻摇曳,她们手捧印有九龄诗句的剪纸抱枕、刻着丹霞轮廓的木雕摆件,与背景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图轴相映成趣。

展台上的文创更藏着巧思:团扇轻摇,扇面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清雅;瓷盘流转,盘面是丹霞山的层峦叠嶂,仿佛张九龄笔下“曲江山水闻来久”的盛景被定格;还有憨态可掬的陶俑、细腻灵动的剪纸,把先贤的诗心、故里的山水,都化作了可握在掌心的温暖。


04.jpg

读者们或与立牌合影,或细品文创上的诗句,在汉服小姐姐的引导下,仿佛穿越回盛唐——那个张九龄以“直言敢谏”闻名、以“海上生明月”惊艳千年的时代。汉壹文化用汉服为纽带,让“九龄故里”的标签不再只是地理名词,而是可感、可触、可传承的文化记忆。



本土文创区:青春与传统的双向奔赴

不止张九龄展区,本土文创区里,汉服与韶关的“青春对话”同样动人。


05.jpg

三位汉服姑娘围站桌边,团扇半掩笑靥,目光被桌上的文创牢牢吸引:封存着韶关四季花香的玻璃瓶,把丹霞的春、南华的夏、珠玑的秋、梅关的冬都锁进了时光;绘着韶关学院林荫道的装饰画,让校园的青春记忆与汉服的古韵撞出清新感。


06.jpg

汉壹文化的汉服小姐姐们,时而与市民分享文创背后的故事,时而示范团扇的执握礼仪,让本土文创不再是冰冷的物件——它们是年轻人用创意解读传统的答卷,而汉服则是连接“古老”与“青春”的桥梁,让韶关的本土文化更添活力。


07.jpg

这个夏天,南国书香节韶关分会场因汉服而更显古韵,因九龄文化而更具深度。汉壹文化用一袭汉服、一场互动,让我们看见:文化的传承从不是守旧,而是让古籍里的文字、历史中的服饰、故里的故事,都能在当下的生活里,焕发出新的光彩。


08.jpg

走进韶关书城,在书香里遇见汉服,在古韵中读懂九龄故里——这里,有穿越千年的文化回响,更有属于韶关的诗与远方。


[发帖际遇]: 萧寒 发帖时在路边捡到 4 文 铜钱,偷偷放进了口袋.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汉网 ( 闽ICP备2025094628号-4|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GMT+8, 2025-8-30 06:35 , Processed in 0.31586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