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集团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黄帝纪元四七二二年 劰载中...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80|回复: 0

[活动报道] [保山]孔子诞辰日,我在水长中心小学重启一场藏着千年文脉的拜师礼

[复制链接]

紫阁首席|未央掌院

186

主题

113

回帖

548

积分

首席版主

积分
548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泉州
01.jpg
9月28日,晨光落在施甸县水长中心小学的孔子圣像上,我身着玄端祭服站在仪式台前——作为汉仪文化团队的负责人,能在孔子诞辰这天,为孩子们策划并主持这场传统拜师礼,既是对千年文脉的躬身致敬,更藏着一份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滋养成长的初心。

一、衣冠承礼,六艺献圣:让千年仪式在校园落地生根

活动以升国旗、奏唱国歌开篇,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在此刻自然交融。国歌落毕,身着曲裾的女主持老师率先登场,而我则手持备好的“六艺”器物,站在孔子圣像旁,准备开启这场文化传承的仪式。

02.jpg
随着我庄严高妙的”鼓初严一”声音响起,由慢而快的三声鼓响,逐渐在操场上空飘荡。拜师礼正式启幕。女主持老师先向师生们详解“六艺”的内涵,每介绍一项,我便从礼器盘中取出对应的器物:讲解“御”时,我捧起马鞍敬献给孔子圣像,再转身向台下展示,让孩子们看清器物模样;提及“礼”,我手持笏板完成敬献与展示,女主持老师同步补充“这是古人守礼重道的象征”;从代表“乐”的竹笛、承载“书”的文房,到寓意“射”的弓箭、象征“术”的珠算,我逐一敬献圣像、展示于众,女主持老师则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每一项背后的文化智慧,原本抽象的古礼,在器物与解说的结合下,变得清晰又好懂。

03.jpg
随后,老师身着曲裾汉服诵读祝文,“惟我先师,万世师表……”的声线穿过校园,与孩子们齐诵的《论语》选段交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朗朗书声里,是传统文化最本真、最动人的传承。

04.jpg

二、束修献师,礼传心意:用千年谢礼唤醒“尊师重道”的基因

“束修六礼”环节,12名身着襦裙的学生代表端着托盘,依次走向六位老师。此时,女主持老师再次登场,逐一向在场师生解说每样礼物的深意:“大家看孩子们手中的芹菜,它象征‘勤学好问’,是对学子笃学不怠的期许;这颗莲子,藏着‘苦心教育’的心意,感谢老师的呕心沥血……”

05.jpg
从“红运高照”的红豆、“早早高中”的红枣,到“功德圆满”的桂圆、“师道永恒”的干瘦肉条,女主持老师的解说温柔又有力量,而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认真递出礼物、老师接过时眼中的暖意,忽然觉得:这份没有华丽包装的“束修”,比任何现代礼物都更有分量——它藏着的,是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尊师重道”文化根脉。

06.jpg
有位老教师接过“束修”时红了眼眶,事后特意找我感慨:“教了三十年书,第一次收到这样有温度的谢师礼,突然懂了‘礼轻情意重’的真正含义。”

三、十年坚守,六载再会:以文化之力滋养乡土教育

算起来,我带领汉仪文化团队在校园、社区推广传统礼仪已有十年。从开笔礼上教孩子“正衣冠、朱砂启智”,到成人礼上带青年“行冠礼、明责任”,再到今天这场拜师礼——我们始终坚信,传统文化从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文物”,而是能滋养心灵、塑造品格的“活态教材”。

07.jpg
其实这并非我与水长乡学校的首次文化联结,六年前,我便曾在这里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携手开展传统文化夏令营,如今再临此地,看着女主持老师解说时的专业、孩子们参与时的投入,更觉这份事业的意义。

08.jpg
这次水长中心小学的活动,从服饰选定、流程设计到礼仪指导,我们均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它不仅补上了校园道德教育中“文化浸润”的空白,更让我看到:当传统文化走进乡土校园,能为孩子的成长注入独特的精神养分。

09.jpg
愿更多学校、更多人能与我们同行,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日常、滋养心灵的力量,让千年智慧,照亮更多乡土学子的成长路。让我们用传统文化浸润每一个学子的心灵。用圣贤智慧涵养每一位老师的品格。

图片:施甸县水长乡中心小学

撰文:建乐
[发帖际遇]: 子衿 捡了钱没交公 铜钱 降了 2 文 . 幸运榜 / 衰神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汉网 ( 闽ICP备2025094628号-4|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GMT+8, 2025-10-3 07:33 , Processed in 0.20264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