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黄帝纪元四七二二年 劰载中...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各地动态] 当汉服重回神州:纪念剃发易服380周年

[复制链接]

19

主题

17

回帖

48

积分

书生 Lv.01

积分
48
发表于 2025-7-19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福建泉州
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九州卫士
作者:神奇的农民

2025年,距离1645年已经过去了380年。

1645年,清廷摄政王多尔衮下达剃发令,以“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强制推行剃发易服。这一政策背后,是满洲统治者深层的文化焦虑与政治算计。

正如汉奸孙之獬在奏折中所言:“陛下平定中国,万里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统治者担忧,若允许汉族保留延续千年的衣冠束发传统——身着交领右衽,头戴巾帽——这种鲜明的文化符号会时刻提醒汉人自身的民族身份,可能激发反抗意志。更深层的恐惧在于,作为征服者的满族,反而可能被人口庞大、文化深厚的汉族所同化。

01.jpg



因此,剃发易服绝非简单的移风易俗,而是一项旨在彻底抹杀被征服者文化身份的反动策略。
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摧毁汉族最直观的文化符号——衣冠制度,来羞辱汉族,断绝其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认同感,迫使其彻底臣服。

02.png

(1975年历史教科书相关内容)

扬州十日屠杀平民数十万,嘉定三屠使"市井为墟",正是这一政策血腥实施的铁证。延续数千年的汉服传统,在屠刀下被迫中断,造成了中国服饰史上一次深刻的断裂。

03.png

(2017年历史教科书)

令人深感忧虑的是,这段承载着血泪、民族压迫与文化抗争的惨痛历史,在当前的历史教科书中却难觅其踪。这种缺失,是对历史记忆的淡化,是对那段苦难的漠视。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它使我们失去理解民族关系复杂性、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重要镜鉴。

不讲“剃发易服”这段历史,青少年学生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清朝的衣冠服饰和其他朝代有那么明显的不同,更无法解释延续千年的服饰传承在清朝的突然中断。

无论是哪一个民族为主体建立的中央政权都决不应该强行改变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起码的立国原则。

明朝的汉族皇帝从来没有强迫女真族蓄发戴网巾,遵从汉制,难道不是铁一般的事实吗?

清廷统治者把不肯放弃本民族长期形成的束发、服制等风俗习惯的汉族官绅百姓视为“逆命之寇”,一律处斩,这种凶残暴行在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我们强烈主张,必须将“剃发易服”的历史客观、严谨地纳入历史教科书。这绝不会破坏民族团结。

恰恰相反,在教材中讲述这一史实时,只需要重点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深刻揭示这种强行改变乃至毁灭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错误政策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其反人类本质即可。

值得欣慰的是,那曾被迫中断的美丽汉服,早已跨越历史的鸿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赢得了包括广大汉族和众多兄弟民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由衷的喜爱,成为连接古今、凝聚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

04.jpg

2024年春晚的汉服专题节目《年锦》由刘涛、刘诗诗、李沁及关晓彤四位女演员深情演绎,她们身着代表汉、唐、宋、明四个朝代风格的汉服,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其作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标识的作用。

在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的龙溪古镇,首届“花朝节”暨汉服才艺大赛热闹非凡:花神祈福、汉服巡游、才艺比拼、花朝长桌宴轮番上演,人头攒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民族地区的勃勃生机。

05.jpg

在新疆沙雅县举办的“弘扬传统文化 品味华服之美”活动中,古勒巴格镇的汉服爱好者阿依努尔·买买提动情地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不仅认识了很多的汉服爱好姐妹,同时也让我更加自信了,以后我要经常穿着汉服上街,宣传展示咱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她的心声,正是汉服作为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生动体现。

汉服之美,更已跨越地域,在港台和海外绽放光彩。

香港前特首、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曾身着汉服出席香港国际华服节;

汉服社团曾受澳华历史博物馆之邀,在墨尔本时装周呈现“历代时尚变迁”汉服复原走秀;

“2023中国节”在日本东京代代木公园上演了精彩的国风汉服秀;

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的活动上,汉服社带来的《忆古》汉服展演,更让在场数百名嘉宾领略了中华服饰的深厚底蕴与优雅风采。
这些跨越山海的文化展示,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生命力与吸引力的明证。
06.jpg

汉服在当代的蓬勃复兴与广受喜爱,正是中华文明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凝聚力的最佳证明。汉服的重光,正是对历史最有力的回应,也是面向未来最坚定的文化宣言。

将“剃发易服”的真相写入教科书,并非沉溺于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的镜鉴中汲取智慧,更加珍视和捍卫今天这份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共同享有的文化繁荣与平等尊严。

唯有在铭记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并反对民族压迫,我们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关于我们|汉网 ( 闽ICP备2025094628号-4|闽公网安备35058202000271号 )

GMT+8, 2025-8-3 15:23 , Processed in 0.31184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8-202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